2026年,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会举办一场以 “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” 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,这场汇聚全球 多家企业的科技盛会,通过 “展赛会 + 智能体验” 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,全方位呈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的*新成果。以下是展会期间*具代表性的五大核心活动板块:
一、前沿技术展区:解码产业级突破
在 10 万平方米的展区中,天津港 PortGPT-CV 大模型成为焦点。该模型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,实现港口人员、设备、场地的全要素智能监测,运维效率提升 45%,推动集装箱自动化率突破 80%。帕西尼感知科技展示的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模型,以 150 个标准化采集单元构建汽车制造、康养医疗等 15+N 场景矩阵,每年可生成 2 亿条高质量训练数据,破解机器人 “感知难” 的行业痛点。贝芸科技的AI 制药大模型更引发医疗界震动,其 “分子智芯” 平台将新药早期发现周期从 2-5 年压缩至 10 个月,乳腺癌靶点筛选效率提升 180 倍。
二、战略协同签约:构筑产业生态
展会期间举行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,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风向标。云朵无人机北方中心项目落地,将依托天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产业优势,打造集研发、测试、应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枢纽。天津市 “人工智能 + 制造” 典型应用项目签约,推动 37 项场景落地,涵盖汽车、化工等重点产业,预计带动万亿级产业数字化转型。值得关注的是,京津冀算力走廊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,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300P 算力供不应求,与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形成互补,共同擘画北方智能经济新版图。
三、跨界融合实验:重构传统边界
非遗活化实验室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。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团队通过 “生成式 AI + 非遗活化” 工作坊,将杨柳青年画、泥人张彩塑等传统技艺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资产,观众可通过 AR 技术体验 “数字哪吒” 的动态重生。滨海科技馆的大学生 AI 成果展则展现青年创造力,天津科技大学的云端计算仿生导盲机器人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水下管道巡检机器人等 12 个项目,生动诠释产学研转化的无限可能。
四、赛事与论坛:思想碰撞的舞台
2024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吸引全球顶尖团队角逐,L4 级自动驾驶车辆在模拟港口环境中完成货物接驳、障碍规避等复杂任务,验证技术商业化可行性。同期举办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等专家围绕 VTLA 模型、触觉传感技术展开深度研讨,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。在 “AI + 医疗” 分论坛,零氪科技创始人张天泽分享的医疗数据应用案例,为区域医疗经济发展提供新范式。
五、互动体验专区:未来生活触手可及
AR 化身实验室成为人气高地,观众通过 AI 生成专属数字分身,体验虚拟社交、智能穿戴设备等元宇宙场景。帕西尼的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 TORA-ONE现场展示拧灯泡、贴标签等精细操作,其 53 个自由度的机械臂通过 1140 个传感单元实现类人交互。在智慧生活展区,观众可通过 VR 设备参与 “AI + 城市治理” 模拟系统,直观感受智能交通、环境监测等场景的实时响应。
天津这场人工智能展览会,不仅是技术产品的展示场,更是产业生态的孵化器。从港口大模型的效率革命,到具身智能的数据基建;从低空经济的立体布局,到非遗文化的数字重生,天津正以 “制造强市” 为支点,撬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杠杆。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,天津正通过政策创新与场景落地,为全球智能产业发展贡献 “中国方案”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中书写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。